住院平稳期,“血氧”为何直线下降? 2025-08-22

饮酒与药物,饮酒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可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孩子只是“调皮”,长大就好了?如果有这3个表现建议及时就医 2025-08-22

如果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有以下3个表现,就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如果能做到早防、早筛、早诊、早治,那么预后是比较好的。

揭秘黄芽汤减肥 网红神话背后的营养真相 2025-08-21

在医学临床领域,一款有效的减肥方法或产品,需要经过大量严格的临床试验,对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权威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黄芽汤减肥的说法,也没有被正规医学指南或专家共识所认可。简而言

为什么医生常让多喝水?能改善多种健康问题,好处真不少 2025-08-21

水温过凉会刺激到心脏,因为低温的水会使冠状动脉遇冷收缩,影响心脏的工作,不利于血液循环,还会增加患上心绞痛、心梗等疾病的风险。

早餐时做一个改变,全天血糖都稳住了! 2025-08-21

我国人群的饮食模式很难达到严格意义上的“高脂低碳水”模式,建议可以从早餐少吃主食开始,或用粗粮、杂粮替代。

生育杀手出没!男士请自查冰箱 2025-08-21

亚硝酸盐会破坏细胞内的DNA结构,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对精子的生成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并且过量食入的辣椒酱加之久坐等不良习惯,会加重前列腺充血,诱发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一系列不舒服的排尿症状。

寒凉伤脾胃?吃瓜群众看过来 2025-08-21

尽量避免在空腹时大量食用西瓜,也不要和其他冷饮同吃。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最好在餐后或两餐之间食用。

心衰并非绝症!心脏"力竭"可防可控 专家详解现代医学破局之道 2025-08-21

从精准分层的疾病认知,到靶向药物的迭代更新;从智能器械的临床应用,到器官移植技术的突破,心衰治疗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拇指外翻:从隐秘疼痛到健康行走,中医微创技术带来新希望​ 2025-08-20

研究显示,这种足部畸形70%与遗传因素相关,特别是母系遗传。

静养还是运动?心力衰竭患者必看!权威专家解密矛盾背后的科学选择​ 2025-08-19

从“必须静养”到“科学运动”,心衰患者的康复之路折射出医学的进步——从“被动治病”到“主动健康管理”。

专家:老年人要做好血脂管理 警惕“甘油三酯”隐患 2025-08-18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根据预测,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

家有孩子要小心!家家都有的这种东西,孩子容易误喝进医院! 2025-08-18

这些看似普通的瓶瓶罐罐里却藏着危险,稍有疏忽,就成了威胁孩子安全的“隐形杀手”。

14岁女孩高热不退,竟是“猫抓病”捣蛋 2025-08-15

研究显示,健康猫的带菌率为40%左右,也就是说,家里看似健康的猫咪,可能正悄悄携带这种细菌,所以不能只通过猫咪外表判断其是否带菌。

血管堵没堵,看脸就知道!脸上有这三个表现的人,警惕这种致命性疾病 2025-08-15

身体太过于疲惫的人,往往懒得做表情,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疲惫的感觉,可能也是心肌梗死的预警信号。

你的眼睛还好吗?这份护眼指南快收好! 2025-08-15

如果你感到眼睛模糊了,你会如何描述自己的症状?实际上,不同眼病造成的模糊是不一样的。

你的肺健康,可能正在被这些细节悄悄“透支”! 2025-08-15

厨房油烟污染也是产生肺结节的因素之一。厨房油烟中的颗粒物及化学物质可引发肺部慢性炎症,其中苯并芘、杂环胺等是明确的致癌物。

高温高湿增加心脏负荷 做好四点护心举措 2025-08-13

近期雷雨频繁,高温高湿环境下,也要注意呵护心脏健康。医学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32℃,湿度高于60%时,心血管系统就开始承受额外压力。因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会启动一套复杂的散热机制,而这套机制的核

科普园地丨呼吸道感染竟会唤醒“体内的敌人” 2025-08-11

这意味着,呼吸道感染可能“开门”让癌细胞趁虚而入。或许,人体免疫系统在全力抗敌时,无意中为癌细胞创造了“温床”,炎症信号就像“营养液”,刺激它们重新活跃。

走5公里和跑5公里,哪个对身体益处更大? 2025-08-11

跑步适合那些年龄相对低,心脏、血管没有其他疾病,同时具备一定运动基础,希望进一步提高心肺耐力和减重效果的人群。

三伏天出汗养生?中医解读三句谚语 2025-08-08

总不出汗的人,由于皮肤代谢缓慢,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还会影响气血运行和情绪,出现心慌、心悸、烦闷不舒等表现。

“鼠标手”被纳入职业病,你中招没? 2025-08-08

女性腕管天生较窄,激素变化(如孕期、更年期)可能加重水肿风险,因此中年女性患“鼠标手”的概率更大。

别太省!很多癌症是“省”出来的 2025-08-08

高温煎炸、大火爆炒时,油脂和食物分解会产生大量PM2.5颗粒及挥发性有机物(如丙烯醛、苯并芘等)。这些物质被吸入后可能引发肺部炎症,长期暴露可能损伤呼吸道细胞,增加癌变风险。

老人莫名偏瘫,竟是牙源性脑脓肿所致 2025-08-07

雨后大量出现!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2025-08-07

在户外,无毒蘑菇常与毒蘑菇混生,易沾染毒蘑菇的菌丝,所以哪怕食用的野生菌是无毒品种,仍然有中毒危险。所以想要避免野生菌中毒,就要做到“不采、不食、不信”。

空调吹了一周突然白肺 夏季警惕这个隐匿“杀手” 2025-08-07

军团菌特别喜欢潮湿温暖的地方,花洒、水管都是它们的最爱,所以若长时间未使用储水式热水器,要在使用前先放水。

14种消夏食物和三伏天最搭 2025-08-07

作为传统的解暑食材,绿豆在夏季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能缓解高温闷热带来的不适,又符合中医“顺时而食”的养生理念。

“晚安牛奶”起争议,都市人睡眠焦虑不容忽视 2025-08-07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提到,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睡眠困扰包括入睡困难、夜间如厕、夜间易醒、早醒等。

立秋养生贵在“收” 2025-08-07

8月7日将迎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中医专家介绍,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们需遵从秋季的养生方法,养阴润燥、收敛神气,其核心在于一个“收”字。

为何心律失常“盯”上中青年人 2025-08-05

病理性心律失常相比之下则无明确诱发因素,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心率或节律存在显著异常,导致症状更为严重。

以为会发胖,实际很减肥的6个行为,别再误解它们了! 2025-08-05

睡眠不足是公认的肥胖危险因素,这主要是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调节食欲的激素,令人容易暴饮暴食。相反,充足的睡眠可以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分泌,从而促进肌肉生长,维持较高基础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