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惠平,东城中医院特聘专家,每周四上午出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才评价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科委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库专家,北京市东城区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先后师从多位新安医学名家,以新安先贤“固本培元、调理脾肾”学术思想和中医体质学说为指导,于继承中加以创新,以扶正补虚、肺脾同调、解毒化瘀为治疗原则。
擅长治疗:小儿反复顽固咳嗽、过敏性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咽炎、厌食,抽动症,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紫癜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儿贫血、肾病综合征,营养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善于运用中医药特色,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治疗疾病。
一、 顽固咳嗽与过敏性咳嗽:不止是肺的问题,根源常在“脾”和“肝”
许多孩子的咳嗽迁延不愈,夜间加重,遇到冷空气、过敏原就复发。中医视角看,此病标在肺,本常在脾和肝。
· 脾为生痰之源:孩子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饮食水液积聚成“痰”,痰湿上储于肺,肺为储痰之器,气道受扰则咳嗽不止。
· 肝风内动为诱因:学习压力大、情绪紧张或家庭氛围焦虑,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甚至“肝风内动”。这股“内风”会触动肺内的“伏痰”,引发阵发性、挛急性的剧烈咳嗽,特点正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治疗破局点:绝非单纯镇咳,而是健脾祛痰、柔肝熄风。通过强健脾胃杜绝生痰之源,同时用舒缓肝气的药物平息内风,咳嗽才能真正根治。
二、 抽动障碍:非独“神经”之过,而是“肝风”与“脾虚”共舞
孩子频繁挤眼、清嗓子、耸鼻子、甩胳膊,家长斥责不止,孩子却无法自控,反而越来越重。中医称之为“肝风证”。其核心病机是:
· 肝风内动:小儿“肝常有余”,好比一棵小树,容易被风吹动。外界压力、学习紧张、甚至沉迷电子产品,都如同“风邪”,易引动体内肝风,导致肌肉筋脉不自主抽动。
· 土虚木摇:“脾属土,肝属木”。脾胃虚弱(土虚),则土壤松软,无法牢牢固定树木(木),树木就更容易被风吹动(木摇)。因此,很多抽动症孩子都伴有挑食、便秘、腹泻等脾虚症状。
治疗破局点:健脾益气以培土,柔肝熄风以定木。通过调理脾胃来固本,同时用平肝熄风的药物治标,双管齐下,才能让“风平树静”,抽动得以缓解。
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仅是“免疫”攻击,关键是“血热”与“气不摄血”
孩子身上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大片瘀斑,检查发现血小板急剧下降。中医归为“血证”、“肌衄”、“紫癜”范畴。其病机关键在于:
· 血热妄行: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或饮食积滞易化热化火。热邪侵入血分,迫血妄行,导致血液溢出脉外,形成紫癜。此类紫癜颜色鲜红或深红,常伴发热、口干、便秘。
· 气不摄血:脾主统血,气能摄血。病程日久或素体脾虚,导致气虚无力固摄血液,血溢脉外。此类紫癜颜色淡暗,反复发作,伴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
治疗破局点:急则治标,凉血止血;缓则治本,益气摄血。在急性期,重用清热凉血之品以控制出血;在缓解期,则大力健脾益气,巩固根本,稳定血小板水平,减少复发。
给家长的建议:中西医结合是“最优解”
面对这些重症疑难病,余惠平医生始终主张 “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 西医之长在于精准的诊断、危急重症的支持治疗(如血小板极低时输注血小板)和明确的疗效指标监测。
· 中医之长在于整体调理,辨证求因,通过恢复人体内在的平衡状态,从根本上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北青网)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