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测,2025-2030年,超长效降血脂药有望逐步替代传统注射剂,而口服PCSK9抑制剂和CRISPR疗法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治疗方法。
推动中医药全民阅读是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用现代语言解读岐黄智慧,服务人民健康的关键桥梁。
中医正骨疗法作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相关项目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占有很大比例。
借助现代科技、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数字化技术可有效推动健康服务普惠化、精准化,合作共赢、群策群力是重要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构建了精准高效的化合物药效团筛选模型,利用AI辅助发现药物,已经上市转化8个中药新药。
与会专家表示,本研究不仅为中医药抗衰老提供了高质量的临床证据,也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大量研究证实,基于该理论研发的创新药物对整体衰老及神经、血管、生殖等多个系统衰老及衰老相关慢病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在多样化的抗衰老干预途径中,由中医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研发的创新药物八子补肾胶囊表现亮眼。
会议以“传播针灸创新成果,同绘健康中国蓝图”为主题,搭建学术研讨、经验分享与科普实践交流的平台,续写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发展新篇。
春季阳气升发是一个逐渐加强的过程,这段时间足浴或泡浴的水温要温而不灼,才能既起到助长肝阳的作用,又可避免人为地过早、过度开泄,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开展“清源”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的重要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全球卫生健康需求日益多元化,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面临严峻复杂的挑战,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特色优势和显著疗效,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医药卫生创新发展的热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要提升15%的目标。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医药与妇幼健康融合发展。
在中医减重中,健脾祛湿、减脂膏方、体质针灸、穴位埋线、塑形刮痧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医传统减重疗法,所有减重方式基本的原则是不伤人体正气。
反复出现的疖状肿块可能会破裂成开放性伤口并导致不可逆的疤痕,通常发生在身体私密的部位,患者从出现症状到诊断的平均时间长达10年,73.6%的患者在诊断时已进展为中重度。
应从理论创新、科技赋能、人才建设等多维度推进中医药系统化发展,加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体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国内多项临床观察研究表示,小儿智力糖浆对促进孤独症儿童大脑发育,改善言语语言障碍、注意缺陷障碍有较好疗效。
据悉,未来,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将基于“一张桌”协同机制,加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项目。
专家认为,未来3-5年,我国将进入AI药物研发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将肩负起分子优化、合成路线设计以及自动生成、自动分析、自动筛选的全流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