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规划将数字经济置于国家战略新高度的背景下,数据要素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势能重塑百行千业。对于正经历深度转型的大健康产业而言,这场变革尤为关键——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正从依赖资本、人力的传统路径,加速向数据要素驱动的新范式切换。如何在五年内打通数据价值化、资产化全链条,成为大健康产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命题。
一、数据“活化”大健康:从“传统赛道”到“数字生态”的深度跃迁
数据要素如同“数字催化剂”,正渗透到大健康产业的每个环节,推动从诊疗、研发到服务模式的全方位重构。
1. 诊疗服务:从“标准化”到“千人千面”的精准革命
过去,“同病同治”是医疗主流模式;如今,融合基因组学、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数据、电子健康档案与环境数据的“个人健康数字孪生”技术,已能让疾病预警提前数周甚至数月。例如,部分三甲医院通过整合患者十年间的体检、用药、生活习惯数据,结合AI模型,已实现对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精准预测,将干预窗口期从“发病后”前移至“风险暴露期”。这种转变,标志着医疗服务正从“流水线作业”迈向“个性化定制”。
2. 医药研发: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制导”的效率飞跃
新药研发曾因周期长、成本高被称为“烧钱游戏”——一款新药平均耗时10年、耗资超20亿美元。如今,高质量真实世界数据与AI模型的结合,正在改写这一局面。某创新药企利用千万级慢性病患者用药反馈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快速锁定潜在靶点,将某抗癌新药研发周期缩短40%;更有企业通过分析真实世界中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反应,成功拓展了3个新适应症。数据,已成为医药创新的“智能导航仪”。
3. 服务网络:从“碎片化”到“网格化”的体系重构
过去,医院、社区、家庭的健康服务常因数据断层而脱节;现在,依托连续可信的患者数据流,远程诊疗、慢病管理正实现无缝衔接。浙江某县域医共体试点中,患者在县级医院的检查数据实时同步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可据此调整用药方案,患者通过手机端即可查看动态健康报告。这种“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智慧健康网络,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
二、破局数据要素化:打通“确权、定价、流通、分配”四大关卡
然而,数据“富矿”不等于“真金白银”。大健康产业要释放数据价值,必须跨越“确权难、定价难、流通难、分配难”四大瓶颈,当前,一系列创新路径已渐次清晰。
1. 筑基:以“数据资产入表”激活万亿沉睡资源
“数据资产入表”是企业数据从“资源”变“资产”的关键一跃。简单来说,就是符合条件的医疗数据可像厂房、设备一样计入企业资产负债表。这对大健康产业意义深远:一方面,医疗机构积压的患者随访数据、药企积累的临床试验数据将“显性化”,成为可抵押、可估值的核心资产;另一方面,明确的数据资产价值将激励企业加大数据治理投入——毕竟,投入不再是“成本”,而是“资产积累”。目前,行业已启动大健康数据资产入表标准研究,部分头部企业已完成首批数据资产入表试点。
2. 破题:用“可信数据空间”解“不敢流、不愿流”困局
数据流通的最大障碍是“安全”与“权益”。对此,“可信数据空间”给出了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分布式、可互操作的安全协作平台,通过隐私计算(如联邦学习)让数据“可用不可见”,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操作全程留痕。例如,上海某医疗数据平台接入20家三甲医院,医生调阅跨院患者数据时,只能看到经脱敏的“可用数据”,原始数据始终存储在医院本地。这种“数据不动模型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模式,正成为行业标配。
3. 提质:以“高质量数据集”锻造核心生产资料
原始医疗数据如同“原油”,需经过清洗、标注、结构化处理才能成为AI的“燃料”。当前,行业正聚焦两大方向:一是标准先行,针对肿瘤、罕见病等重点病种,制定覆盖数据格式、采集规范的质量标准;二是培育第三方服务商,涌现出一批专业团队,可对非结构化的影像、病理报告进行智能标注,将数据可用率从30%提升至80%。这些“精加工”的高质量数据集,已成为AI辅助诊断、药物研发的“核心弹药”。
4. 赋能:探索“数据资产金融化”打开资本新闸门
当数据资产被明确认定,金融创新便水到渠成。一方面,企业可将合规数据资产作为增信工具,获得银行低息贷款;另一方面,未来或可推出“数据资产ABS”——将某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库的授权收益打包发行证券,为前沿科研提供低成本资金。这种“数据变资本”的模式,将彻底改变大健康产业的融资逻辑。
三、“十五五”行动路线图:从“资源”到“资本”的关键一跃
面向未来五年,大健康产业需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构建“政策-技术-生态”协同推进的实践路径:
其一,开展全链条试点。在精准医疗、健康保险等领域,选取头部机构开展“数据治理—资产入表—可信流通—金融赋能”一体化试点,形成可复制的“数据资产化”操作手册与配套政策。
其二,共建产业生态联盟。由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医院、药企、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共建健康数据要素联盟,推动标准互认、技术共研、利益共享,破解跨主体协作难题。
其三,强化人才与伦理保障。培育既懂医学、数据科学,又通金融法律的“T型人才”;同时,建立覆盖数据采集、流通、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伦理框架,确保创新“不越红线”。
结语:数据驱动的大健康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十五五”时期,大健康产业的竞争逻辑将被彻底改写——数据资产入表是起点,高质量数据集是“燃料”,可信数据空间是“管道”,数据金融化则是“引擎”。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次从“资源依赖”到“数据驱动”、从“产品竞争”到“生态竞争”的全方位跃迁。
站在新起点,唯有以战略眼光布局数据要素,以开放心态推动协同创新,方能在数据浪潮中抢占先机,共同绘就“数据赋能健康、健康定义未来”的美好图景。(中国发展网 李峰)

数据要素价格形成与认定创新实验室秘书长、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李峰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