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普之光照亮全民健康路

摘要:如今,湖北省的健康科普早已不是枯燥的知识宣讲,而是一场场贴近百姓生活的“健康盛宴”。既能白衣执甲,又能“玩转”科普,医护人员通过舞台剧、音乐情景剧、脱口秀等形式的生动演绎,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

当“顺产姐”遇上“剖宫产妹”,一场关于生命起点的趣味辩论就此展开,襄阳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创作的情景剧《人类幼崽“出厂方式”大揭秘》,让医学知识“脱下”严肃的“白大褂”,为准妈妈送上一份安心与力量。“我们每天餐桌上的美食、随手服用的药物,都可能藏着伤害肾脏的‘刺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生通过生动演讲,揭示潜伏在身边的高危因素,提醒公众远离肾脏危机……

近日,在湖北省第七届健康科普大赛决赛的现场,来自湖北省卫生健康系统的12组科普选手在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进行了集中展演。在这场健康科普的“华山论剑”中,医务人员各显神通,通过多种形式传递健康理念。

如今,湖北省的健康科普早已不是枯燥的知识宣讲,而是一场场贴近百姓生活的“健康盛宴”。既能白衣执甲,又能“玩转”科普,医护人员通过舞台剧、音乐情景剧、脱口秀等形式的生动演绎,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

大赛领航 科普百花齐放

湖北省健康科普大赛由省卫生健康委与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总工会、省科协联合举办,大赛自2019年首次启动以来,已连续开展7年。2025年,大赛再创新高——500多家单位踊跃参与,征集的3082件作品涵盖表演、音视频、图文、辟谣四大类别,最终,364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7年深耕,湖北省健康科普大赛不仅是才艺比拼的“竞技场”,还是科普精品的“孵化器”,将知识普及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如今,大赛的赛事规模持续扩大、影响力显著提升,已成为湖北省卫生健康系统传播健康知识、推进健康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孕育了大量优质健康科普作品,还培养了一支专业的科普队伍,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争当健康科普“主力军”。

曾获湖北省首届健康科普大赛讲解类二等奖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波,多年来始终坚持医疗与健康科普并重。除了参与科普讲座、制作科普视频、撰写科普文章,他还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健康科普,全网累计粉丝超过100万人。他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十佳网络科普达人”等荣誉。

曾在第二届湖北省健康科普大赛中夺得冠军的肖璇,2024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现已担任湖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她,长期在医疗和科普一线工作,积极推动“科普型”医院建设,在多个平台从事眼科疾病研究和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将健康送到公众身边。

一批脱颖而出的科普达人始终坚守科普为民的医者初心,通过各类平台直达公众,传递健康知识,用专业与热忱搭建起一座连接医学知识与百姓健康的桥梁。各医疗卫生机构也积极行动,发掘科普“新势力”。

“健康科普播撒的是知识,传递的是温暖,收获的是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表示,该院已连续举办9届健康科普大赛,激发了全院医务人员投身科普工作的热情,让健康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先后获得百余项国家级、省级科普奖项。

武汉市第六医院连续5年举办健康科普大赛,各类作品在各级科普大赛中收获了多个奖项,“六医科普大赛”已成为该院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湖北省各地市州纷纷跟进推出相关赛事,恩施、宜昌、鄂州、十堰等地连续多年举办健康科普大赛,共同“炒热”省内的健康科普氛围。

以健康科普大赛为牵引,近年来,湖北省构建起“机制保障、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健康传播体系,让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推动健康湖北建设的生动注脚。

机制护航 构建科普“生态圈”

健康科普不能单打独斗,需要系统支撑。近年来,湖北省着力打造“两库一机制”,为健康科普筑牢根基。

2022年湖北省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出台健康科普专家库管理办法,对专家库成员的遴选、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管理与建设等作出规定。湖北省开发健康科普信息系统,对健康科普专家库、健康科普资源库和健康科普文章加强管理,支持300名专家积极参与健康科普网络培训授课、资源库材料开发等工作,并以“云直播”方式进行线上科普,使更多公众获益。

同时,湖北省还将多年来的优秀健康科普内容沉淀积累,形成了健康科普资源库。该资源库依托“长江云”“健康湖北”新媒体平台建立,集纳历届省级健康科普大赛中部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湖北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和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主流媒体平台持续创作科普读本、短视频等各类科普作品,标准化设计制作“健康进万家”月度科普宣传栏省级模板,供各地参考使用。科普库作品质量在多年的打磨中不断升级,其中,《湖北省疾病预防与健康素养科普系列作品集》获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三等奖。湖北省有269件作品先后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主办的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中取得佳绩。

人才培养是健康科普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湖北省在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中,将健康宣教纳入临床、中医、口腔等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直接激发医务人员的科普热情。

同时,湖北省连续多年举办健康科普训练营,邀请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创作专家及医院宣传负责人、优秀科普达人在线授课,累计在线观看量达500万人次,全面提升医务工作者健康科普能力。另外,湖北省还每年组织基层健康科普队伍开展专业能力线下培训班,举办全省健康教育机构技能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让更多医务人员掌握“科普密码”。

健康入万策 全社会联动

“以前我觉得专注于临床和科研才是本职,医学科普虽有意义,却受限于繁忙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次参加湖北省第七届健康科普大赛的经历,彻底扭转了我的看法。我发现科普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另一种方式。”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董蕾副主任医师的心声。在本次大赛中,她凭借科普作品《急性肾衰竭——警惕身边的“肾脏刺客”》夺得了大赛一等奖。

这种“双向收获”在湖北医务工作者中并不少见。另一名一等奖获得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生吴天根,曾因工作繁忙体重一路飙升。他在减重20余千克后,将亲身经历融入科普,告诉大家“管理体重就是管理健康”。这一过程也让他深深体会到,医学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预防与管理疾病。

在湖北省,健康科普工作不仅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积极投身,还吸引了技术人员、疾控人员、高校医学生等多方力量加入,营造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氛围。

加强新时代健康科普工作,既要靠卫生健康领域的“小处方”,又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结合群众健康需求,以及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体育局等16部门出台“健康进万家”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健康宣传阵地规范化建设、健康宣传巡讲、健康生活方式普及、传统媒体集中宣传推进、新媒体健康宣传创新、健康文化建设等六大行动,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健康湖北行动,积极推动健康环境改善、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行为养成,开展“健康进万家科普走基层”健康知识巡讲15.8万场次、健康咨询7万余场次。2024年,湖北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2年的33.4%上升至38.6%,人人重视健康、追求健康、维护健康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从赛事到机制,从传统宣讲到创新表达,湖北健康科普正以多元的形式、温暖的姿态,编织起一张覆盖城乡的“健康防护网”。当科普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湖北的蓝图,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健康报)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