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26日,由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北京市医院建筑协会、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建筑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上广深城市医疗卫生建设大会,在深圳维纳斯皇家酒店隆重举行。大会汇聚北上广深四地及全国医疗领域精英,通过主旨演讲、主题研修班、实地参访、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搭建高层次经验互鉴与智慧共享平台,为我国城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开幕式盛况:四地携手启幕,共筑医疗服务新生态
大会开幕式于10月25日上午在庄重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由深圳广电集团健康节目制片人、主持人李佳佳与体育健康频道主持人、新闻记者尉冰共同主持。
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会长庄俊汉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届大会恰逢“十四五”与“十五五”承前启后、深圳经济特区建45周年的特殊节点,意义深远。他回顾,2024年首届大会在上海成功搭建“经验互鉴、资源共享”桥梁,本届大会进一步汇聚四地医改智慧与大湾区创新成果,通过专题论坛与实地参访,将推动全国城市医疗卫生事业提质升级。
随后,北京市医院建筑协会会长杨燕军、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建筑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诚、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委张树军与庄俊汉会长共同登台,表达“构建优质、高效、便捷医疗服务体系”的坚定信念,现场气氛持续升温。
在全场瞩目下,四位会长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徐志伟,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二级巡视员樊世民,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改处副处长温莹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徐勇共同上台,八位嘉宾携手为本届大会启幕,掌声雷动,正式拉开大会序幕。

二、卫健委领导致辞:锚定方向,为医疗建设注入政策动能
开幕式上,三地卫生健康部门领导分别致辞,为大会指明发展方向。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改处副处长温莹莹分享了深圳在医改探索、智慧医疗建设与医院新建改扩建等领域的成果。她强调,深圳将以本届大会为新起点,充分吸收全国先进经验,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高水平医院,坚定不移践行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深圳力量。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罗蒙通过视频致辞表示,当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 “十五五” 规划实施。他高度评价大会主题聚焦政策前沿与行业趋势,期待各方利用平台探索医院高质量建设与运维管理的创新路径。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建辉同样以视频形式致辞,提出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应勇担先行之责,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共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协同共享,加快实现医院建设的系统性变革,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持续动力。

三、 规模升级,内容前沿,彰显务实高效的“深圳特色”
本届大会在规模、内容与形式上实现全面升级,打造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行业思想盛宴。据统计,大会线下参会代表超过1200人,线上观看人次高达16000,参与主题研修班的专业人员达120余人。嘉宾阵容涵盖国家与省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人、四地顶尖医疗机构管理者、三位院士、国家发改评审中心专家及众多行业领军企业代表,精英云集,交流热烈而深入。
大会内容设置独具匠心,体现了极强的专业性与前瞻性。大会前,于10月24日精心策划的“深圳医改与医院建设创新密码深度解读”与“人工智能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两场主题研修班,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度学习的机会。会议期间,议题全面覆盖“新形势下医院建设发展战略变革”、“医院建设管理服务创新发展”、“医院建设新质生产力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发展”、“医院智慧化与创新发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粤港澳医院创新之道”以及“第三届新时代、新趋势、新服务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前沿领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会创新设置了医院新建改扩建成果体验区与企业创新展区,吸引了超过30家行业领先企业展示在智慧医院、绿色节能、医用装备、信息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大会组织与会代表实地参访了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以及全球科技巨头华为公司,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全国同行切身感受“深圳质量”、“深圳标准”与“湾区速度”,充分彰显了大会务实高效、引领未来的“深圳特色”。

四、聚焦湾区:粤港澳医院创新之道主旨大会引领未来
作为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专门设立的 “粤港澳医院创新之道主旨大会” 于10月26日上午成功举办,成为展示大湾区医疗资源互动互促、探索创新融合路径的核心论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晨钟带来 “全球医工融合发展创新趋势” 的开篇演讲。他从全球视野出发,深入剖析了医学与工程学交叉融合的前沿动态与未来方向,为医院创新建设提供了顶层思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执行院长李澍 分享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经历与思考” 。这一分享将北京顶尖医院的优质资源输出与地方发展相结合的成功经验,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分享成为一大亮点,助理院长白明珠作了 “追求临床卓越” 的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大湾区的策略性角色” ,系统介绍了该院作为深港合作“试验田”在管理模式、服务标准融合以及引领大湾区医疗同质化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与关键作用。澳门镜湖医院院长吴培娟 则带来了 “镜湖医院创新发展打造湾区特色服务” 的精彩分享,展示了澳门医疗机构在融入大湾区发展中的特色定位与创新服务模式,体现了澳门医疗力量的积极参与。最后,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耿庆山以 “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人文思考” 为题,深刻阐述了在医院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坚守医学人文精神,构建有温度、有关怀的医疗环境,引发了在场管理者的强烈共鸣。
这场主旨大会层次丰富、内容翔实,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建设从全球视野、国家战略、区域融合到人文关怀和管理创新的多维探索,为未来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创新路径和丰富的实践案例。

五、大会落幕:凝聚共识开启医疗建设新征程
10月26日上午,大会举行闭幕式。庄俊汉会长作总结致辞,回顾大会成果,再次感谢各方支持。闭幕式上还举行了第三届北上广深城市医疗卫生建设大会交接仪式,庄俊汉会长将交接杯郑重交予北京市医院建筑协会会长杨燕军,标志着第三届大会将移师北京举办。
本届北上广深城市医疗卫生建设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四地乃至全国医疗卫生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经验互鉴与智慧共享平台,更以一系列务实多元的议题设置与深入广泛的交流互动,生动诠释了四地医疗界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大会在“数字健康城市”、智能AI、四新应用、绿色低碳、医工融合、中医药传承等关键领域形成的共识,必将进一步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
这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行动的启航。它汇聚了多方力量,凝聚了行业共识,为推动我国城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注入了澎湃新动能,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卫生健康事业贡献了坚实的智慧与力量。

六、大咖专访:共话医疗建设创新路径与未来方向
大会期间,多位医疗领域专家接受采访,分享实践经验与思考,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会长庄俊汉:凝聚共识,共赴“医”路同心的星辰大海
庄俊汉会长在总结中感慨,三天大会凝聚智慧、共享经验、碰撞火花,让他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生命力倍感振奋。他介绍,大会形式多样,从培训、主会场到实地参访、沉浸式展示,深度围绕医院建设、运营与服务创新展开,更聚焦 “数字健康城市”“智能 AI”“四新建设”“绿色医院”“储能技术”“医工融合”“紧密型医疗集团”“中医药传承” 等新兴议题。
庄俊汉会长指出,本次大会得到四地卫健委大力支持,共有120余名医管者登台演讲,另有港澳及大连、河南、湖南等地专家参与,3位院士与国家发改评审中心专家带来权威观点。“北京、上海分享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模式,为全国提供了权威范本;广州、深圳展示的智慧医院与‘数字健康城市’实践,印证了技术驱动医疗普惠的可行性;港澳专家带来的国际视野,为内地医疗开放提供珍贵参考。”
他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倾囊相授的讲者团队、孜孜以求的每一位参会者、展示前沿技术的参展单位以及默默奉献的会务团队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最后,他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寄语未来:“此去星辰大海,愿我们永远‘医’路同心。让我们带着大会的收获,回到各自的岗位,用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吴菂:以绿色低碳与智慧技术,打造现代医院建设样板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协会绿色低碳医院建设推进工作委员会主委吴菂认为,本届大会从一线城市出发,汇聚最先进的医疗理念与技术,为行业注入新动能。“大会全面覆盖医院建设,以深圳为核心、立足大湾区优势,集中展示了深圳近20年的探索成果——自2003年港大医院立项以来,深圳在医院建设新模式、新标准上的突破均在此呈现;同时引入北上广先进经验,为本地管理者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
谈及绿色低碳医院建设经验,吴菂分享了南科大附属医院的实践:以 “能源托管” 为抓手,试点应用单晶硅、钙钛矿等新型能源材料,并结合赵天寿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储能技术升级备用电源系统;通过智能自控、AR 技术与数字技术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建设初期能耗浪费。“例如深大华南医院的后勤智慧平台,已实现诊疗与后勤数据高效交互,成为现代医院运营范本。” 他表示,未来将把大会上的绿色低碳、智能后勤理念融入工委会工作,推动可持续医院建设。
对于现代医院后勤体系建设,吴菂指出,中山肿瘤中心彭望清教授提出的 “体系化后勤保障” 模式已成为行业标杆,深大华南医院通过数据拉通诊疗与后勤流程,实现临床与后勤高度融合;而港澳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经验,也为平衡 “建设成本与长期运维需求” 提供了新思路。

侯国强:以评估创新为抓手,破解深圳医疗建设 “运营难题”
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医疗卫生机构建筑评估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侯国强坦言,北上广深聚集了全国最密集的人口、经济、创新与医疗资源,但深圳医疗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十四五以来,深圳医院建设进入快车道——新建(改扩建)项目达99个,投资超1650亿元,其中宝安区人民医院建筑面积达66万平米。如何管好、运营好这些新医院,是深圳面临的重大挑战。”
他认为,本届大会的核心意义正在于 “双向赋能”:既要总结传递深圳建设成果,也要引进北上广及全国的优秀管理经验。“谈及深圳医疗建筑评估的创新实践,侯国强介绍,2023年12月深圳发布地方标准《新建(改扩建)医院建筑业主验收评估技术指南》,目前多数医院竣工交付时已采用该标准,使深圳医疗建筑问题缺陷量降至300条/万平米,低于全国400条/万平米的平均水平。
“本次大会安排了标准宣贯与超大型医院建设质量经验分享,未来我们将推动评估工作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经验走出深圳,服务全国;二是向专业深度延伸,增加设计工艺流程、装配式建筑、电气安全、能源评估等专项验收;三是借助技术创新,用无人机幕墙检测、机器人隐蔽工程检测提升效率,同时发挥‘评估大师’信息平台的大数据功能,为医疗机构提供更便捷服务。”(中国发展网 李占平 王硕丽)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