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2025年6月28日,由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肿瘤学分会主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在乌鲁木齐圆满闭幕。本次年会以“民族医药与现代肿瘤学:传承、融合与创新”为核心主题,汇聚了全国肿瘤学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及临床精英,围绕肿瘤精准诊疗、免疫治疗、民族医药创新等前沿热点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院士领航,共探肿瘤诊疗智能化未来
大会开幕式气氛庄重热烈,分会会长王子平教授致欢迎辞。新疆肿瘤医院张永刚副书记、新疆自治区卫健委才万处长、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田联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嘉宾出席并致辞,共同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及民族医药在提升肿瘤防治水平中的关键作用。
参与本次大会的重要嘉宾还有肿瘤学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金恒锋教授、常务副会长张树才教授、副会长帕提古丽教授、副会长杭盖巴特尔教授等,与现场三百余名专家学者共同见证这场学术盛会,其专业指导为会议的高水平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主论坛星光熠熠。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教授以《人工智能与肿瘤》为题,深入剖析AI技术在肿瘤早筛及诊疗决策中的革新潜力,为智能化诊疗指明方向。解放军总医院焦顺昌教授系统梳理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脉络,为临床应用夯实理论基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陆哲明教授聚焦实体瘤CAR-T细胞治疗新进展,展示了攻克实体瘤难题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医药绽放光彩,为整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民族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深度交融成为大会亮点。新疆药物研究所贾晓光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新疆道地药材在抗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凸显了民族医药资源的巨大潜力。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杭盖巴特尔教授阐述了“蒙医药调动人体自愈力”的先进理念,为肿瘤整合治疗提供了新路径。北京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刘硕研究员基于大数据精准剖析中国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呼吁建立符合国情的防控策略。
精准诊疗聚焦前沿,小细胞肺癌领域成果丰硕
分论坛聚焦精准诊疗前沿。在多学科精准诊疗论坛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解读原发不明肿瘤诊治新标准,安彤同教授分享ALK阳性肺癌靶向治疗重大突破,王盛典研究员揭示精准免疫治疗临床转化路径。蒙、中、西医专家围绕“身心整合控症”展开跨学科对话,践行全人健康管理理念。
小细胞肺癌专场汇聚年度国际前沿进展。北京胸科医院林根教授剖析免疫治疗新动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安彤同教授带来2025ELCC最新数据,李俭杰教授解读局限期SCLC治疗新标准。疆内外专家就手术、生存获益等热点展开思辨,推动领域进步。
青年力量蓬勃,共筑肿瘤学发展未来
大会特别设置青年学者环节,为科研新锐提供展示平台。米克日阿依·艾合买提医生汇报了优秀入选论文。分会主委王子平教授在闭幕总结中高度肯定本次会议成果:“会议立足临床需求,着眼科技前沿,更彰显了民族医药智慧,为肿瘤学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他同时鼓励青年医师积极投身科研创新。
本次年会作为肿瘤学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有力促进了多学科深度融合,推动了民族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创新碰撞。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肿瘤学分会表示,将持续致力于科研攻关,勇攀肿瘤治疗高峰,为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