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爽一夏在水城"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发布会暨奢渡河景区开园仪式在贵州水城举行

摘要:作为连续七年发布的“康养风向标”,第七部《康养蓝皮书》以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变革为核心,围绕银发旅游、抗衰产业、康养企业发展等热点展开分析。

中国发展网讯 2025年6月21日,由中山大学、贵州水城文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贵州趣凉都文旅运营科技有限公司、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承办的“凉爽一夏在水城”第七部《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发布会暨奢渡河峡谷景区开园仪式,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盛大启幕。作为国内康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本次活动以“康养风向标”之姿,聚焦产业趋势、发布权威报告、推介优质项目,为全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布会现场:多方共话康养新机遇

发布会在《康养蓝皮书》副主编彭菲的主持下拉开帷幕。贵州文旅推荐官、水城旅投集团代表胡宸衣女士致欢迎辞,向莅临活动的中山大学专家、《康养蓝皮书》研究团队、地方政府代表及行业同仁表示感谢。她表示,六盘水作为国家气候资源核心区,正以开放姿态推动生态资源与康养消费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国家级康养目的地。

《康养蓝皮书》主编、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作主题报告,系统解读蓝皮书最新研究成果与产业发展趋势。活动现场,农业农村部农业工程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崔永伟、江苏康养产业研究院院长沈山教授分别揭晓2024-2025年度“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20强市”与“百强县”榜单。贵州水城文旅集团董事长刘贵鹤宣布奢渡河峡谷景区正式开园,该项目作为六盘水重点打造的生态康养融合示范工程,集峡谷观光、森林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标志着地方康养资源经济转化迈出关键一步。

发布会现场

蓝皮书核心洞察:解码康养产业新趋势

作为连续七年发布的“康养风向标”,第七部《康养蓝皮书》以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变革为核心,围绕银发旅游、抗衰产业、康养企业发展等热点展开分析,揭示三大关键趋势:

1. 银发旅游:从“补偿性出行”到“主动健康消费”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活力老人中,年均出游超3次者占比超六成,部分高频消费者年出行达10次以上,偏好历史文化景区、康养小镇与研学基地,呈现“错峰出行、深度体验”特征。预计2035年,老年游客将贡献全国旅游消费的40%,推动交通、住宿、健康管理等多产业联动。与此同时,银发群体消费模式加速升级:近七成选择“半自助游”,依托抖音、美团等平台自主规划行程;低龄老人(60-75岁)注重品质与生活方式延伸,高龄群体(75岁以上)聚焦保障性与便利性,催生细分化市场结构。

值得关注的是,康养旅居正从“养老替代”转向“消费升级”,形成“全程医护+文化研学+智慧服务”综合体系,成为老年群体生活方式升级的重要载体。但报告同时指出,当前老年旅游面临产品同质化、适老化服务缺位、专业人才短缺等瓶颈,亟需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联动,推进全链条适老化标准建设。

2. 抗衰产业:从“银发专属”到“全龄覆盖”

第七部蓝皮书显示,抗衰产业正从小众保健向全人群管理跃迁,35岁以下人群成为消费主力,推动行业从“延寿补偿”向“健康衰老”转型。科技成为核心驱动力:基因编辑、再生医学、NMN/NAD+等前沿技术突破,带动内服营养剂、轻医美等产品爆发式增长;中医药与现代生物科技融合,正成为国产品牌抢占高端市场的关键。抗衰护肤、医疗美容、抗衰食品三大板块被长期看好,未来将呈现“人群年轻化、产品科技化、服务个性化”趋势。

3. 康养企业:从“拼资源”到“拼协同”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万,康养市场需求激增。当前康养企业形成“央企(医养结合)、险企(保险+服务)、房企(CCRC社区)”三大主力军,医药、科技、旅游等新势力加速涌入,推动产品向“定制化+陪伴式+功能叠加”转型。但报告指出,七成康养企业尚未盈利,核心矛盾在于“资源分散、协同不足”:医疗、康复、保险等环节整合难度大,跨界融合“落地难”,部分项目存在空置率高、客户匹配差等问题。

对此,何莽副院长强调,康养产业下一阶段需从“拼资源”转向“拼协同”,构建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全要素的产业体系;建议设立国家级康养标准化委员会,完善行业标准,出台适配长周期的金融与土地政策,推动黄金期向高质量发展期转化。

20强市与百强县榜单:西南地区领跑,区域品牌效应凸显

活动现场,2025“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与“百强县(市、区)”榜单正式发布。该榜单已连续七年动态评估,覆盖全国330个地级市、2800余个县级单位,通过“资源禀赋、环境支撑、设施配套、产业发展”四大维度、15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形成区域康养能力全景图谱。

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持续领跑: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共27个县(市、区)入选百强,占比近1/3,凸显生态、民族文化与健康旅居融合优势(如贵州荔波“生物多样性+疗愈康养”、云南普洱“雨林+茶文化+抗衰”)。华东地区(浙江桐庐、安徽黄山)依托医养结合与“康养+旅游”协同机制,华南地区(海南三亚、广东从化)借力热带气候与国际化资源,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榜单品牌效应显著:黄山、普洱、攀枝花等“老牌强市”持续强化全国影响力;桐庐、巴马、荔波等百强县通过生态优化与服务升级,成为“康养宜居地”新标杆。

2025年度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100强县/区榜单

为何落地贵州水城?生态与产业双优势获“国家级”认可

自2017年首部蓝皮书发布以来,发布会首次走出北京,选址贵州水城,源于其独特的康养资源与发展潜力。

作为“中国凉都”核心承载地,六盘水连续四年入选“康养可持续发展20强市”,依托“凉爽气候+生态资源”双优势,构建“林业+旅游+康养”发展路径,打造野玉海等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推出“夏季避暑+冬季温泉”产品体系,并依托黄精、刺梨等道地药材,发展“康养+中药+食养”全链条产业。

水城区作为六盘水主阵地,森林覆盖率63.55%,年均气温15℃,负氧离子超2万个/立方厘米,被誉为“贵州高原明珠”。近年来,当地深挖奢香夫人故里等民族文化资源,探索“生态康养+文化铸魂”路径;此次发布会选址奢渡河景区,更因其丹霞地貌、原始森林、高峡飞瀑等复合景观,被视为贵州继黄果树、梵净山后最具潜力的康养增长极。

《康养蓝皮书》主编何莽表示:“六盘水的实践,体现了从资源禀赋向产业体系的战略跃升。奢渡河等新兴康养地,有望成为西部三线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为国家康养版图提供新支点。”

未来展望:新质生产力驱动康养产业变革

发布会尾声,专家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康养产业”展开研讨。何莽指出,康养产业正从“资源导向、政策驱动”向“科技牵引、消费升级”转型,未来将涌现更多“小而精”企业(如适老化住宅开发商、康复疗愈型酒店),成为贴近用户的创新单元。

与会专家强调,当前康养产业挑战不在资源短缺,而在“资源整合与中台支持”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质生产力,正推动服务场景重构: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数字医疗平台普及重塑服务效率;细胞修复、免疫干预等生命科学研究突破,为亚健康、高龄慢病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据悉,第八部《康养蓝皮书》将聚焦“科技进步驱动康养产业变革”,深入探讨数字医疗、智能硬件、再生医学等技术如何赋能场景重构与产业协同,推动康养体系向科学化、高效化、包容化升级。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