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RLRL)被世界小儿眼科与斜视学会(WSPOS)首次纳入《2025年近视共识声明》,成为全球近视防控推荐方案。这标志着我国在儿童近视防控领域的关键技术获得国际权威认可,为国内近3亿近视青少年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科技防控新路径,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世界小儿眼科与斜视学会(WSPOS)近日发布的《2025年近视共识声明》,是全球近视防控领域的权威指南。此次指南更新中,首次明确将源自中国的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RLRL)纳入推荐方案,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获得了突破性国际认可。
大量国内外权威临床研究证实了红光疗法的显著效力。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牵头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192名高度近视儿童使用RLRL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平均眼轴成功缩短0.06毫米(超过半数儿童眼轴缩短超0.05毫米),而对照组则平均增长0.34毫米,疗效差异显著。另一项关键研究对比显示,红光疗法在延缓眼轴增长和控制近视度数加深方面的效果,甚至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Ophthalmology》曾报道,每日两次、每次3分钟的红光照射能将儿童近视进展速度降低约68%。安全性方面,共识明确指出,符合国际标准(如特定光强为阈值的1/10)的红光治疗设备(如国产艾尔兴等),安全性可控。研究亦表明,红光疗法(波长约650纳米)能有效增加眼后部脉络膜厚度(普遍观测到约16微米的增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抑制眼轴增长这一近视加深的关键病理过程。多项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红光近视疗法的国际认可,是中国科研团队在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关键技术领域攻坚克难的缩影。此项成果不仅为我国应对青少年近视高发这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武器,也为全球近视防控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我国在前沿医疗技术研发上的领先实力和深厚潜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红光疗法的成功是践行这一战略的生动体现。未来,我国应持续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置于国家公共卫生战略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强化近视防控领域的科技攻关与应用。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完善技术应用规范和政策保障体系,加速推动像红光疗法这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成果惠及亿万儿童,转化为守护“祖国花朵”明亮双眸的现实力量。这不仅是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的科技进步,更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保障国家未来人力资源质量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