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医”线牵|人才发展:搭建平台 培养锻炼

摘要:北大、医学部和各派出单位始终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援疆工作,全方位做好干部人才的服务工作。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发展网讯 援疆工作既是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也是在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平台。在援疆工作期间,受援医院不仅给予援疆干部人才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更是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参加培训学习班以及为当地人民义诊、讲座、帮扶和结对子等,援疆干部人才全面了解到新疆的发展历史以及各民族融合情况,深刻理解了党中央关于治理新疆的重大决策和治疆方略,在政治素养、思维视野、工作经验、专业素养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2008年,北大医院肾内科周福德作为第六批中央单位援疆干部人才前往新疆兵团医院担任副院长。在援疆的一年半里,周福德受到了各类媒体报道25次,被授予“兵团优秀援疆干部”荣誉称号并记兵团二等功,“这是兵团历史上第一次授予医生二等功”。周福德的荣誉,离不开他对当地患者的大爱。

梁彩霞的家人给周福德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2009年10月29日凌晨3时许,怀孕7个半月的梁彩霞突然肚子疼,随后到哈密红星医院实施剖腹产手术,但孩子不幸天折,她也出现了昏迷、无尿、血小板减少、急性肾衰竭等状况,医院给她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10月31日,周福德接到红星医院打来的求助电话,赶往哈密连夜给梁彩霞会诊,诊断为罕见的与妊娠相关的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这个病人非常危重,第一这个病非常罕见,发病率1/25000;第二这个病死亡率超过90%,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死亡率也在50%左右。”通过输血浆等治疗,病人病情有所缓解。然而,仅仅一周后,在南疆出差的周福德又接到了梁彩霞姐姐关于妹妹病情恶化的求助电话。11月7日,周福德赶往哈密红星医院。“鉴于病人的情况,我决定给她做血浆置换。”但是,接下来周福德发现,血浆置换不仅在哈密是第一次,在全兵团也是第一次。没有输血浆的加压装置,怎么办?周福德采纳了当地医生的建议,血浆挂上去后,由医生和护士高举双手轮流用手挤压血浆袋,代替机器加压,每10分钟换一个人。没有控制排出血浆速度的装置,怎么办?周福德让护士拿来量杯,一杯杯量排出的血浆,时刻保证出入平衡。第一次血浆置换从0时30分持续到凌晨2时。经过连续3天的血浆置换,梁彩霞终于苏醒。就是用这种简陋版的血浆置换装置,梁彩霞的命保住了!

随后,梁彩霞的家人要求把她转往兵团医院治疗。周福德立即联系兵团医院派救护车,为防止发生意外,还特意随救护车返回乌鲁木齐。11月10日10时40分,救护车从哈密出发驶往乌鲁木齐,一路顶风冒雪,600多公里的路,走了8个小时,“路上遇到了十级大风,救护车都快被吹翻了。乌鲁木齐的大雪还造成了交通堵塞”,终于在18时30分,救护车抵达兵团医院。经过连续三天的抢救治疗,梁彩霞脱离了生命危险,可是高额的治疗费用却让这个家庭负债累累,周福德主动向患者捐助了五千块钱。住院两个月后,梁彩霞熬过了偏瘫、语言障碍、中枢神经后遗症等一系列致命的危险,在家人的陪同下出院了,并给周福德送来了写有“ 医德高尚撒人间真情,医术精湛展时代风采”的锦旗。

不过,比起带给新疆的,周福德觉得自己从那里学到的更多。当时北大医院肾内科的医患关系进入到低谷期,病人的投诉很多,回来后,周福德作为科室的医疗秘书,后来又成为分管医疗的副主任,开始重点关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患关系。受到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启发,周福德总结出医患关系的“四个离不开”——医生离不开患者,患者离不开医生,医生之间相互离不开,患者之间相互离不开。“基层的医生很会沟通,我接触的新疆医生,对病人都叫叔叔、大爷、阿姨,这种称呼就有温度,回来我就让科里的大夫也这么叫。医疗要提供‘三声服务’——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这也是我在新疆学到的;还有首问负责制,患者问你问题,你要跟他解释清楚。”经过一系列改革,科室的医疗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病人满意、医生满意、领导满意,也维护了我们医护人员的安全。”

多年来,周福德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历练,如今担任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处处长,提起援疆的经历,他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干部、考验干部的方式,我也鼓励年轻医生多去基层积累经验,这些都是今后的财富。我们老师经常跟我们说,你在大医院当医生当得好,不一定能够真正代表你的水平,如果你到基层,离开了原单位的设备、专家,依然能够处理好基层的问题,那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北大、医学部和各派出单位始终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援疆工作,全方位做好干部人才的服务工作。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北大医学援疆干部人才来说,援疆工作是不悔选择,是自身经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限于篇幅,文中展现的只是十余年来赴疆接续奋斗的约80位北大医学援疆干部人才的缩影。“让患者减轻一份病痛的折磨,就凝聚一份民族团结的力量。”未来,北大医学将继续做好援疆干部人才工作,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疆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