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上升,老龄化趋势加剧。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步伐加快,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高龄老人”这一群体,由于其年龄较大、健康状况复杂,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2024年11月,由石油大院社区居委会牵头,协同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翔云颐康及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共同开展“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在现有签约居民中,筛选出19位高龄、失能、残疾、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独居、空巢老人,为每位老人安装了体征监测带,通过监测老人在床时的心率、呼吸频率、体动和离床数据,了解掌握居家老人的生活规律,在监测数据发生明显变化时,督促赡养人、扶养人履行赡养义务和扶养义务。同时,根据监测数据提前预防,完善面向老人的各种居家医养服务。
科技赋能,生态协同,解决现有居家养老的三大痛点:独居遇险难察觉、慢病波动无预警、紧急救助呼叫难。
据了解,项目在原有老人签约基础上,增加家庭成员签约,并为每个老人家庭参与赡养、扶养的人员建立专属的家医签约服务群,群对一提供服务,便捷交互,解决老人数码障碍。赡养人、扶养人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老人的体征监测数据,并在群内咨询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方面的问题,如有上门服务需求也可在群内提出。服务人员可通过平台查看了解管理的老人的“基本画像”和生活规律情况,在老人没有休息的情况下,上门提供相关服务。
在体征监测带安装后的一周,一名81岁的老人夜间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频率有所下降。这一变化引起了平台客服的警觉,并第一时间联系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随即和老人联系,询问夜间睡眠情况,有没有确诊过睡眠呼吸暂停症。通过了解老人的睡眠习惯,考虑到其腰椎问题导致枕头过高,家庭医生及时指导调整体征监测带的位置,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这个家庭中另一位87岁老人也安装了体征监测带,睡眠质量和血压均有所改善,激动地说,“现在太好了,我的日常健康有家庭医生关心和照护,心里觉得特别踏实安心。”
居家养老第一责任人是赡养人和扶养人,通过体征监测服务,能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作用和价值,通过口碑宣传,让更多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家庭医生签约、签而有约的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来。(邢晓倩)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