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你的脖子,可能正在悄悄‘拖垮’全身健康。”近日,中医世家传人、非遗项目“魏氏人迎颈针灸疗法”传承人刘彦医生做客中国发展网健康频道直播间,围绕“颈部健康与全身疾病”展开深度科普。从“90%疾病根源在脖子”的经验总结,到高血压、焦虑抑郁、美容抗衰的颈部关联,再到秋冬季护颈养生技巧,刘彦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观众揭开了颈部这个“生命枢纽”的秘密。
“90%疾病根源在脖子”:中医世家的临床洞察
“我们家族作为中医世家和非遗针灸疗法的传承者,世代行医过程中发现,当颈部出现瘀阻时,会引发多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许多系统性疾病,甚至与全身90%以上的疾病相关。”刘彦医生开篇便分享了家族传承的经验,“颈部不仅是连接头与躯干的‘物理桥梁’,更是气血运行的‘关键通道’。当颈部出现淤阻时,会直接影响脑供血、神经传导、内分泌调节等功能,进而引发多系统疾病——这正是我们提出‘90%疾病根源在脖子’的依据。”
她进一步解释,颈部包含颈椎、甲状腺、咽喉、扁桃体、颈动脉窦、交感神经干等数十个重要结构,这些组织通过经络、血管、神经紧密相连。“可以说,颈部是人体‘承上启下’的健康中枢:向上影响脑功能,向下关联心肺;向内调控内分泌,向外防御外邪。”
从高血压到焦虑抑郁:颈部淤堵的“隐形影响”
访谈中,刘彦结合临床案例,详细解析了颈部淤堵与多种常见疾病的关联:
高血压:颈部淤堵可能是“幕后推手”
“很多高血压患者每天服药,但血压仍波动不稳,这可能与颈部淤堵有关。”刘彦指出,全身多种疾病都可能影响血压,比如肾病会导致血压升高。但我们从临床中发现,当颈部出现瘀阻时,也常引发高血压症状。
我常提到一个词:“关键脏器缺血”。
如果头部供血不足,尤其是下丘脑——这一生命“指挥部”——供血受到影响,就无法正常发出指令。此时身体会命令心脏增加向大脑供血,从而导致高血压。
此外,很多人咽喉不适,可能影响颈动脉窦,这是人体血压的智能调节机构。
若颈动脉窦调节失衡,对压力不敏感,就会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的情况,这类血压问题多与颈部瘀阻有关。
针对此类问题,刘彦推荐按揉“人迎穴”(喉结旁开1.5寸,颈动脉搏动处)。“人迎穴靠近颈动脉窦,轻柔按揉可双向调节血压。采用她们家传的颈针疗法进行针刺,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对改善此类血压症状效果显著。但需注意:该穴位古称‘禁针穴’,因古代针具粗钝易伤血管,现代针具虽精细,仍需专业医师操作;普通人群按揉时应由轻到重,力度不宜过大,否则可能导致晕厥等不适。一旦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
焦虑、抑郁:颈部淤堵影响脑供血的“情绪信号”
“临床中,约30%的焦虑、抑郁患者伴随颈部淤堵。”刘彦分析,颈部淤阻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大脑皮层功能异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类似“抑郁症”);同时,上焦(咽喉、胸肺)郁热若蔓延至颈部,会干扰神经系统,引发烦躁、易怒(类似“焦虑症”)。“曾有一位长期失眠、情绪低落的患者,经检查发现颈部淤堵严重,通过针灸疏通后,情绪明显改善。”
秋冬季久咳:颈部淤堵可能是“咳嗽开关”
“秋季对应肺脏,很多人久咳不愈,检查肺部却无异常,问题可能出在颈部。”刘彦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咳嗽三年的患者,闻到刺激气味或平躺时加重,从后看颈部僵硬、颈纹深,从前面看却显老态。“我们通过针刺、艾灸疏通颈部经络,配合刮痧、放血,一周后咳嗽明显缓解。”他指出,咽喉炎症(如慢性扁桃体炎)会蔓延至颈部韧带、肌肉,形成慢性刺激,进而诱发呼吸道敏感。
颈部健康,藏着“抗衰密码”与“美容关键”
“你的脖子,正在拖累你的颜值。”刘彦直言,颈部是“最易显老”的部位之一:“很多人面部皮肤细腻,但从颈部往上,颈纹深、皮肤松弛,瞬间显老十几岁——这其实是颈部淤堵导致面部气血供给不足的表现。”
她解释,面部的气血主要依赖颈部经络输送:“颈部通畅时,气血能顺利上达面部,皮肤才会饱满、有光泽;若颈部淤堵,气血上行受阻,面部会因缺血而暗沉、长斑、松弛,甚至出现法令纹、双下巴。”
此外,刘彦还指出,颈部健康与头发、手汗、色斑等问题密切相关:
脱发、白发:颈部淤堵影响头皮供血,毛囊营养不足;
手汗、手脱皮:颈部星状神经节(支配手部汗腺)受卡压,导致汗液分泌异常;
色斑、痘痘:咽喉慢性炎症产生的毒素随经络上泛,沉积于面部(如下巴周围)。
“吃胶原蛋白能抗衰,但效果好坏取决于颈部是否通畅。”刘彦强调,“若颈部淤堵,吃进去的胶原蛋白无法输送到面部,反而可能堆积在其他部位。”
秋冬季护颈指南:从习惯到调理,守护“生命枢纽”
针对秋冬季气候干燥、寒凉的特点,刘彦给出了具体护颈建议:
日常习惯:避开“颈部杀手”
拒绝“冰刺激”:少喝冰饮、少吃辛辣,避免咽喉黏膜血管收缩引发慢性炎症;
少穿高领/紧围巾:颈部忌过紧束缚,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压迫血管神经;
调整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如看手机、伏案),每小时抬头活动颈部3-5分钟;
注意保暖:秋季早晚温差大,外出可戴薄围巾,避免颈部受凉。
自我调理:简单手法疏通颈部
按揉人迎穴:用食指指腹轻揉喉结旁1.5寸处(颈动脉搏动处),每次3-5分钟,力度以微酸胀为宜;
拿捏后颈:双手拇指与四指相对,从上到下拿捏后颈部肌肉,缓解僵硬;
热敷风池穴:用热毛巾敷后颈风池穴(枕骨下凹陷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专业干预:魏氏人迎颈针疗法
作为非遗传承人,刘彦重点介绍了“魏氏人迎颈针灸疗法”:“以人迎穴为主穴,配合颈部其他穴位(如天突、扶突),配合火针、刮痧、放血等手法,可快速疏通颈部淤堵,改善脑供血、调节神经功能。”他强调,该疗法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尤其人迎穴因靠近颈动脉,需精准把控深度,避免风险。
结语:护颈不是“小事”,是“从头到脚”的健康工程
访谈尾声,刘彦总结道:“颈部虽小,却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关注颈部健康,就是关注脑、心、肺、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的协同运转。秋冬季是颈部养护的关键期,从调整饮食、姿势到定期调理,每一步都能为全身健康加分。”
她特别提醒:“若长期出现颈部僵硬、头晕、血压波动、情绪异常等症状,务必尽早检查颈部状态——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防患于未然。”
中医世家传人
非遗项目魏氏人迎颈针疗法传承人刘彦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