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等地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社会关注。据最新通报,截至7月26日24时,广东省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已达4824例,广州、中山等地也有病例出现。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为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及蚊媒疾病防控需求,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全国气象环境与科学防蚊指南,提醒公众加强防护。
湿热区域成蚊媒活跃重点 全国防蚊地图提供指引
根据气象部门分析,未来三天,受温热潮湿天气影响,华南、华东大部地区将是蚊虫滋扰的“重灾区”。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气候条件极利于蚊虫孳生繁衍,蚊虫活动呈现“全天候”特点。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降雨频繁,也需警惕蚊虫密度上升。
气象专家指出,在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北部、重庆、四川盆地及新疆东部等地,白天高温(≥37℃)抑制蚊虫活动,但夜间气温降至30℃以下时,蚊虫活动进入高峰时段。新疆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天气干燥,蚊虫出没较为随机。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气温偏低,蚊虫活动水平较低。
科学防蚊是防控关键 分场景提供实用指南
有效防御蚊虫叮咬是切断蚊媒传染病传播链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场景,疾控及健康专家提供以下科学防蚊建议:
日常户外活动: 尽量避开草丛、树荫等蚊虫聚集区,选择光线充足路径。在裸露皮肤(手臂、小腿等)科学选用含有效驱蚊成分(如避蚊胺、驱蚊酯)的驱蚊产品,并按照说明使用。佩戴驱蚊手环或驱蚊贴可作为辅助手段。
露营过夜: 搭建帐篷前,可使用杀虫气雾剂对周边环境进行处理,形成防护屏障。帐篷内建议使用电蚊香(优先选择便携充电式),确保睡眠不受蚊虫干扰。
远足徒步: 出发前在全身裸露部位均匀涂抹足量驱蚊液,特别注意脚踝、手腕等易叮咬部位。在背包肩带、帽子等处粘贴驱蚊贴。
居家防护: 夜间是蚊虫活跃时段,可在门窗、沙发、床铺周边喷洒驱蚊液。睡眠时使用电蚊香或蚊香片(使用盘香时务必注意消防安全,远离易燃物),密闭门窗片刻可增强效果。安装纱窗纱门是物理防蚊的有效基础。
被叮咬后处理与综合防控
若不慎被蚊虫叮咬,可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利用碱性中和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减轻不适。涂抹止痒药膏有助于缓解症状、预防感染。
当前正值夏季户外活动高峰,也是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专家强调,公众需提高防病意识,密切关注本地疫情动态和预警信息,结合气象条件和活动场景,科学、规范地使用有效的防蚊产品和方法,做好个人防护。各级疾控部门正加强监测与防控,公众积极配合落实防蚊措施,是共同打赢这场“防蚊战疫”、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