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鼻炎“鼻” 你就范!一文读懂过敏性鼻炎的防与治

摘要:简单来说,感冒就像是个 “急性子”,来去匆匆,通常合并发烧;而过敏性鼻炎更像个 “慢性子”,容易缠人,一般不发烧。如果把症状混淆用错了药,不仅浪费钱,还容易耽误病情。

鼻炎还是感冒?傻傻分不清

最近春暖花开,天气多变,不少患者来门诊找我抱怨:“孟主任,我这几天一直打喷嚏、流清鼻涕,吃了感冒药也不见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的症状实在太过相似,常常让人傻傻分不清。今天,让我们一起好好聊聊这两者的区别。

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病程在一周左右。除了打喷嚏、流鼻涕,还会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等全身症状。而过敏性鼻炎是身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 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一般没有全身症状,且病程相对较长,只要接触过敏原,上述症状就可能反复出现。

简单来说,感冒就像是个 “急性子”,来去匆匆,通常合并发烧;而过敏性鼻炎更像个 “慢性子”,容易缠人,一般不发烧。如果把症状混淆用错了药,不仅浪费钱,还容易耽误病情。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一)症状识别

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鼻痒:鼻内常常会有瘙痒感,就像有小虫子在爬,忍不住想要揉鼻子。很多患者还会伴有眼痒、耳痒、咽痒等,这是因为过敏反应不仅局限于鼻腔,还可能波及到周围的器官。

打喷嚏:通常是阵发性的,每次发作少则 3 - 5 个,多则10几个甚至更多,尤其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会立刻发作。

水样鼻: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会不自觉地从鼻孔流出,就像水龙头没关紧一样。这与普通鼻炎的浓稠鼻涕有明显区别,普通鼻炎的鼻涕一般比较黏稠,颜色也可能发黄。

鼻塞:鼻塞的程度轻重不一,可能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单侧或双侧都有可能。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睡眠和呼吸,白天也没什么精神。

除了这些典型症状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咳嗽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又没有其他明显病因,就需要高度怀疑是过敏性鼻炎了。

(二)医学检查手段

仅凭症状还不能完全确诊过敏性鼻炎,还需要借助一些医学检查手段:

皮肤点刺试验:这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医生会将少量高度提纯的常见过敏原液体滴在患者的前臂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某种过敏原过敏,15 分钟左右点刺部位就会出现像蚊虫叮咬后的红肿包块,还会伴有瘙痒感。这项检查操作简单、快速,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出多种过敏原,帮助患者明确自己的过敏原,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但是检查前一周需要避免服用抗过敏药、感冒药、抗抑郁药等,也要避免手臂涂抹激素,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通过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中游离的特异性 IgE。当检测发现特异性 IgE 水平呈阳性时,就提示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有助于过敏性鼻炎的诊断。这种方法不受皮肤状态和药物影响,适用于无法配合皮肤点刺试验的患者。

鼻内镜检查:医生会使用鼻内镜深入鼻腔,直接观察鼻腔黏膜的情况。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通常呈现苍白、水肿的状态,有时也会表现为充血或浅蓝色,下鼻甲尤为明显,鼻腔内还常常能看到水样分泌物。通过鼻内镜检查,医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鼻腔的病变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这些检查手段各有优势,相互补充,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过敏性鼻炎。如果你怀疑自己有过敏性鼻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一旦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目前,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具体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

(一)环境控制:远离过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首要方法。了解自己对哪些物质过敏,然后尽量避免接触,能从源头上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

尘螨:这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它们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床垫、枕头、沙发、地毯等。为了减少尘螨接触,我们可以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用热水(55℃以上)浸泡能有效杀死尘螨;使用防螨床罩、枕套;保持室内干燥,湿度控制在 40% - 60% 之间;尽量减少地毯、毛绒玩具等容易滋生尘螨的物品。

花粉:对于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传播的季节,要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出门前可先查一下花粉浓度。外出时可以佩戴口罩、眼镜,减少花粉接触。回家后及时清洗鼻腔和面部,更换衣物,避免将花粉带回家中。

动物毛发皮屑:如果对宠物过敏,最好不要饲养宠物。如果已经养了宠物,要尽量避免与宠物亲密接触,不要让宠物进入卧室,定期给宠物洗澡,减少毛发和皮屑的飘散。

霉菌:霉菌喜欢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如浴室、厨房、地下室等。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清洁浴室和厨房,及时修复漏水的管道,避免霉菌滋生。如果发现有霉菌生长,可以使用专门的清洁剂进行清理。

远离过敏原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可能比较困难,但尽可能地减少接触,能有效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有效缓解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临床上多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制剂,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这些药物只在鼻黏膜局部起作用,全身副作用非常小,可以长期使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鼻出血、鼻黏膜干燥等局部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较少使用。

抗组胺药:可以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鼻涕增多等症状。分为口服和鼻用两种剂型。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一般每天服用一次,方便快捷;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鼻喷雾剂、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等,直接作用于鼻腔,起效更快。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所以在服药期间要避免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白三烯的作用,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尤其对伴有哮喘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常见药物如孟鲁司特钠等,通常为口服制剂,安全性较高,副作用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在儿童用药中,有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精神症状,如易怒、暴躁等,具体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抗胆碱能药:可减少鼻分泌物,对流鼻涕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局部应用后起效较快,全身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干等不适,同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减充血剂:可以减轻鼻黏膜充血,缓解鼻塞症状。常用的有麻黄碱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等。这类药物起效快,但不能长期使用,一般使用时间建议不超过 7 天,以免形成药物性鼻炎,使鼻塞症状更加严重。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的鼻腔冲洗液冲洗鼻腔可以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和炎性介质,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鼻腔冲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每天进行 1 - 2 次。市面上有多种鼻腔冲洗器可供选择,如洗鼻壶、鼻腔喷雾器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使用习惯进行选择。

药物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和使用剂量,千万不要“见好就收”,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三)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也叫脱敏治疗,是一种对因治疗方法,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 “去根治疗”。它通过给患者注射或舌下含服逐渐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物,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免疫治疗的疗程一般较长,需要 2 - 3 年,但它有可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预防哮喘等并发症的发生。不过,免疫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

(四)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导致严重鼻塞、反复鼻窦炎发作等情况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手术目的是纠正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减少炎症的发生,并为鼻腔局部用药创造条件。此外,对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内镜经鼻蝶腭神经切断术、鼻后神经切断术、筛前神经切断术也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该手术通过切断相应神经,降低鼻黏膜的神经敏感性,从而减轻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不过,此类手术具有一定风险和失败率,患者在术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全面评估自身病情、身体状况以及手术利弊。

(五)健康教育

世界过敏组织提出对变应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分为 3个方面:首诊教育、强化教育(随诊教育)以及家庭和看护人员教育。

因为过敏性除引起鼻部症状以及相邻器官病变外,还可导致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不佳甚至人格缺陷,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详细讲解规范化治疗及预后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减轻不适,还有利于防止疾病发展,并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乐于接受治疗。

以上这些治疗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制定 。

 

过敏性鼻炎的预防

过敏性鼻炎的预防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减少鼻炎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预防方法。

(一)日常防护小妙招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细节能帮我们有效预防过敏性鼻炎。首先,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打扫房间,用湿布擦拭家具,减少灰尘积聚。其次,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降低过敏原浓度。床上用品也要勤换,每周至少清洗一次,洗完后在阳光下暴晒,既能杀菌又能除螨。

(二)季节防护重点

对于季节性过敏的患者,花粉季是个大挑战。在花粉季来临前 1 - 2 周,可以提前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进行预防性治疗。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如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眼罩等防护用品,减少花粉接触。

(三)增强自身免疫力的方法

免疫力是我们身体的 “保护伞”,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过敏性鼻炎。合理饮食是关键,多吃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锌、硒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菠菜、坚果等,它们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适量运动也不可或缺,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此外,充足的睡眠同样重要,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鼻炎不可怕,科学应对是关键

过敏性鼻炎虽然恼人,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就能有效控制它。别再把鼻炎当成感冒随意用药了,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远离过敏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你的鼻炎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

(文/孟令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