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长“蘑菇”了?让人崩溃的真菌性外耳道炎

耳道里的 “不速之客”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由真菌 “捣乱” 引发的外耳道炎症。外耳道,这个看似普通的部位,其实是一个温暖又潮湿的 “小环境” ,而这恰恰是真菌最喜欢的生存环境。一旦有合适的机会,真菌就会在这里 “安营扎寨”,大量繁殖,形成大量像蘑菇一样的东西,且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给患者带来痛苦。

临床上,常见的致病真菌有曲霉菌、青霉菌、念珠菌等。曲霉菌是其中的 “主力军”,约占致病真菌的 80% - 90% 。这些真菌就像一个个隐藏在暗处的 “敌人”,时刻准备着入侵我们的外耳道。它们有的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有的则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外耳道的环境满足了它们的生长条件,就会迅速繁殖,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习惯,正在悄悄 “邀请” 真菌

真菌性外耳道炎常常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密切相关。下面这些习惯,正在不知不觉中为真菌的滋生创造条件。

耳道进水

游泳、洗澡时水很容易进入外耳道。如果这些水分没有及时排出,外耳道就会变成一个潮湿的 “小温室”,这正是真菌生长的理想环境。就像雨后的草地,潮湿的环境会让各种菌类迅速生长。而且,水分还会冲走外耳道原本的保护性菌群,这些菌群就像是外耳道的 “守护者”,它们的存在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一旦它们被冲走,真菌就有了可乘之机 ,开始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真菌性外耳道炎。

掏耳不当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觉得这样能让耳朵更舒服、更干净。但频繁或不正确的掏耳方式,比如使用棉签、手指等硬物掏耳,很容易导致外耳道皮肤受损 。外耳道的皮肤非常娇嫩,就像一层薄薄的纸,稍微用力就可能被划伤或擦伤。这些小伤口不仅为真菌提供了入侵的途径,还可能造成继发感染 。就好比城墙出现了缺口,敌人就更容易攻进来了。一旦真菌通过这些伤口进入外耳道,就会在里面安营扎寨,引发炎症。此外,有些街头的采耳店如果采耳工具消毒不彻底也容易引起真菌滋生。

免疫力下降

当我们的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就像是一座防御能力减弱的城堡,各种病菌都可能乘虚而入,真菌也不例外。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长期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都会导致身体的抗病能力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存在于外耳道的少量真菌,就可能趁机大量繁殖,引发真菌性外耳道炎。

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我们对抗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但如果滥用,就会带来很多问题。长期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外耳道内的菌群失调 。外耳道内原本存在着各种有益菌群,它们相互制约,维持着一种平衡状态。但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把这些有益菌群一并杀死,就像一场大火把森林里的所有植物都烧毁了。这样一来,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真菌就会失去制约,趁机大量繁殖 ,引发真菌性外耳道炎。而且,滥用抗生素还会降低人体的整体免疫力,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风险。

别再忽视!这些症状可能是它的信号

真菌性外耳道炎在初期可能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一系列让你难以忍受的症状。

耳道

这是真菌性外耳道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患者都表示那种瘙痒感就像有无数只小蚂蚁在耳朵里爬,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掏耳朵。而且这种瘙痒感往往比较顽固,普通的止痒方法很难缓解。有时候,越掏耳朵瘙痒感反而越强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闷堵感

随着真菌在耳道内不断繁殖,会产生一些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和脱落的上皮细胞混合在一起,就像一团 “脏东西”,堵塞在外耳道,让你感觉耳朵被堵住了,就像耳朵里塞了一团棉花,听声音也变得模糊不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听力下降

外耳道被堵塞后,声音的传导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这种听力下降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听力减退,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而有的患者则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听力下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交流。如果不及时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还可能波及鼓膜,导致鼓膜穿孔或炎症,进一步加重听力损失 。

耳道异常分泌物

正常情况下外耳道的是干燥的,没有分泌物。但当患上真菌性外耳道炎时,外耳道会产生豆腐渣一样的分泌物,可以为白色、灰色、黄色或黑色,还可能带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

如何治疗?

如果你不幸被真菌性外耳道炎 “缠上”,也不要过于担心,及时治疗是关键。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保持耳道干燥:真菌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所以保持耳道干燥是预防和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重要措施。游泳、洗澡后,可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将水分吸干。但要注意,棉签不要深入耳道过深,以免损伤耳道皮肤。此外,也可以使用吹风机,调至低温档,距离耳朵 15 - 20 厘米,轻轻吹干外耳道,但要注意温度和距离,避免烫伤。

耳内镜下清除异物: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时,医生通常会在耳内镜的辅助下,使用专业工具,如耵聍钩、膝状镊、负压吸引器等将外耳道内的分泌物、真菌菌丝和痂皮等异物彻底清除。耳内镜具有直径细小、创伤性小、照明良好、分辨率高等优点,能够让医生清晰地看到外耳道内的情况,准确地清除异物,同时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外涂抗真菌药膏:清除异物后,需要在耳道内涂抹抗真菌药膏,如酮康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 。这些药膏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涂抹药膏时,要用干净的棉签蘸取适量药膏,轻轻涂抹在外耳道内,注意要涂抹均匀,让药膏充分接触耳道皮肤。一般每天涂抹 1 - 2 次,具体涂抹次数和疗程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口服药物:大部分人不需要口服抗真菌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或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 。但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胃肠道不适等,所以在使用前需要先检查肝功能,用药过程中也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并且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性外耳道炎治疗起来比较费时,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见好就收”,自行用药或随意停药。同时,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卫生,避免外耳道进水,不要用手或其他物品挖耳朵,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感染。

如何预防?

真菌性外耳道炎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大病,但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所以,预防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这些预防措施,大家一定要牢记:

避免频繁挖耳:尽量减少掏耳朵的次数,一个月 1 - 2 次即可。如果确实需要清理耳屎,可以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不要深入耳道内部。如果耳屎较多或较硬,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到医院让医生用专业工具进行清理 。

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洗澡前,可以使用耳塞,防止水进入外耳道。如果不小心进水了,要及时将水分排出。可以将头偏向一侧,轻轻拉动耳垂,让水流出来;也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耳道皮肤 。另外,在潮湿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外出时间,避免外耳道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

避免滥用抗生素: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确需使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长期口服抗生素药物,以免破坏外耳道的菌群平衡。

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瑜伽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

注意耳部卫生:不要使用不洁的物品挖耳朵,如指甲、发卡等。如果要去采耳店采耳,一定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店铺,并且要确保采耳工具经过严格消毒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耳部受到外伤,如不要用力拉扯耳朵,避免耳朵受到撞击等 。

耳部健康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让真菌性外耳道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困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远离耳部疾病,享受健康生活 !

(文/孟令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