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森堡(科普作家)
我最近发现一个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就是每日都坚持做一些深度阅读。
人类往往会有这么一个状态,即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感到“馋”。而在很多时候,人们会把“馋”和“饿”相混淆,一旦馋劲儿上来,就可能会冲动地吃很多垃圾零食,特别是高糖食品。
但这些东西无法解决“馋”的问题,超量地吃零食,不仅需要额外的时间、精力和钱,还有损健康。想要彻底解决“馋”的问题,其实最需要的是补充高质量的蛋白质。
在文化上,人类也有个类似的机制,即人的大脑需要“意义”来滋养,如果没有摄入足够有价值的信息,人就会反复咀嚼“垃圾”内容。在文化荒芜的原住民社会中,人类每日会花数个小时聚在一起,反复讨论家长里短,讨论天气、庄稼和牛,絮絮叨叨地说着那些祖辈就已经说烂的话题。没办法,人脑天生对“意义”饥渴。
网络上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垃圾信息”,内容可能既不重要也不有趣,但总有好多人在那里情绪激动、急赤白脸地争执,除了出于营销目的起哄之外,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们的大脑在普遍饥渴“意义”,需要吃“精神辣条”。
以我自己为例,我之前经常会不停地刷社交媒体,没完没了,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我能感到自己的大脑没有被满足。不过,有时我刷到一篇深度好文后,花个几十分钟读完,那种继续“刷”的冲动往往就不见了,因为大脑的虚无饥渴被有价值的信息驱散了。
我想,既然如此,何必在网上靠碰运气来找好文章读呢?直接看书就行了。
现在我每天读一个小时的书,就能少刷三个小时的社交媒体,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不仅效率高,情绪和注意力也改善很多。
所以,大脑“饥饿”时,直接去吃“牛排”,别嗦“辣条”吧。特别是“精神牛排”还不贵,有时甚至免费。
责任编辑:邢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