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更新全球最新年度排名,在全球所有以眼科命名的机构和单位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科技总产出位列第一,在健康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关键领域也位列第一。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公立眼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多年来在眼科学与前沿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前沿技术等方面产出一系列引领国际的创新成果,“原始创新力”获得提升。2025年,该中心将迎来建院60周年,这家中国眼科机构“排头兵”正以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眼科中心为目标,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路径。
眼科领域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
近年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难治眼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干细胞眼科应用、近视防控、眼科人工智能、青光眼防治、眼肿瘤治疗、新药研发等领域取得系列开创性成果。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医学领域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眼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持续探索,其中,该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全球多家机构联合研发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家长使用智能手机即可为孩子检测16种常见致盲眼病,助力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早期筛诊,为解决全球性眼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在疾病机制研究方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在遗传性眼病发病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关团队经过近10年科研攻关发现,肠道中的细菌可通过被基因突变破坏的相关屏障移行至视网膜,从而诱发致盲性眼病。这一发现有望为相关遗传性眼病带来新的治疗机会。
在新疗法探索方面,该中心杨华胜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钱江教授团队提出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新方案。相关研究证实,对于具有高危病理特征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新疗法可实现疗程缩短一半后疗效相同、副作用更少,有助于减轻相关患儿和家庭的治疗负担。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近期临床研究还证实,“笑的训练疗法”有助于治疗干眼。该研究由梁凌毅教授、刘奕志教授团队牵头开展,发现“笑的训练疗法”对干眼的治疗效果不亚于当前一线用药,为干眼治疗提供了一种非药物治疗的新策略。
上述多项原创科研成果在《细胞》(Cell)、《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英国医学杂志》(BMJ)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后,引起国际广泛关注。
优质科研项目转化赋能基层医疗
作为我国眼科研究头部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把握学科前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高效利用,以科技赋能医疗服务。
作为从科研到临床跨越式落地的最新成果之一,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大数据平台为依托的眼科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ZOC”已在广东、湖南、新疆、海南等地落地应用,并且在马尔代夫助力医疗国际交流合作,为数千名患者提供眼部疾病筛查和诊断等服务。
2023年3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启动ChatZOC眼科大模型研发。同年12月,该中心与华为启动联合研发,合作攻关破解技术难题。2024年6月,ChatZOC正式发布,构建了一套集“医教研防管”于一体的眼科AI诊断体系;7月,该中心启动大模型落地应用攻坚,通过模型优化与国产化部署,ChatZOC实现了从科研到临床的跨越式落地。
2024年12月上旬上午8点,距离新疆喀什日出还有两个半小时,两辆银灰色汽车已经行驶在拂晓前的夜色中。车里是来自5000多公里之外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家和华为AI技术团队,他们从喀什前往伽师县英买里乡,开展公益眼科筛查和重点患者入户探访。
当地受高海拔、强紫外线、长日照时间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发病率尤为突出。然而,眼科医疗资源匮乏使得“看眼病难,治眼病难”成为困扰当地居民的重要问题。如何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实现高效筛查和诊断,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这次公益眼科筛查活动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华为和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眼科筛查服务。参与者仅需一部智能手机,完成眼底图像的拍摄与上传,以及相关症状信息的填写后,ChatZOC眼科大模型利用其强大的算法能力,对图像进行质控与病变判断,就能为用户生成初步诊断结果及就诊建议。这一过程,无需专业的医疗设备,真正实现了“从足不出市”到“足不出户”的眼科健康筛查。
“跨越山海,步履不停,我们持续用新质生产力赋能眼科医疗服务,将光明和希望链接到千千万万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党委书记李强说。
从全国第一到全球领先持续突破
1835年,美国医生伯驾(Peter Parker)在广州创办眼科医局,开创了中国现代西医的先河。眼科医局后来发展为广州博济医院,是中国第一所西医学府,同时也奠定了中山大学医科教育的基础。1965年,我国首家高等院校附属眼科医院——中山医学院眼科医院建立,并在1983年成立中山眼科中心,是我国第一间集医疗、教学、科研、防盲治盲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
如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公立眼科医院,并且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唯一的眼科专科医院、中国唯一的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以及中国唯一的国际眼科学术组织总部所在地(亚太眼科学会、亚非眼科学会亚洲办公室)。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一年一度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已连续11年位列眼科学排行榜第一。
日前,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更新全球最新年度排名,在全球所有以眼科命名的机构和单位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高质量科研总产出位列世界第一,在健康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关键领域保持双第一。
自然指数是旨在评价全球优质科学研究的综合指标,以独立、顶尖专家遴选出的共145种各学科顶级国际学术期刊为统计源,根据各科研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及类别来开展高质量产出排名分析。通过计算机构、国家或地区在顶级学术期刊上所发表论文数和贡献份额作为衡量标准,来反映其科研产出情况。该排名定期更新,对外发布最近十二个月的数据。
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介绍,该中心于2023年开始被列为自然指数的评估单位,相关单列排名数据2024年、2025年均位列第一。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表示,该中心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以科研成果构筑坚实“高原”,形成引领全球的科技创新“高峰”。(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邢晓倩